时间:2025-04-23 16:01:29
人气:
编辑:孙名祖
大肠在人体的主要功能是形成和暂时储存粪便,为人体提供短链脂肪酸和维生素。那么肠息肉是啥呢?其实就是多出来了一块或多块肉。 肠息肉通常没有明显症状。但也可能发生腹部不适、腹排便习惯改变、腹泻和出血,巨大息肉可导致肠梗阻,这块肉从结肠上皮长出来,可以在结肠粘膜面上看到。是向肠腔内突出的一种赘生物。
那我们怎样才知道自己是否有息肉?
发现自己有息肉了应该怎么办?
从专业的角度上来说,肠息肉并不是一个疾病诊断,而是一个形态学的描述。突出于肠道黏膜表面的上皮组织,统称为肠息肉,是生活、环境、遗传因素等多个因素综合影响而出现的。 从位置上来说,肠息肉可以长在小肠上也会长在大肠上。其中,大多数息肉位于大肠,小肠息肉的发生率比大肠低。 从数量上来说,有的人肠息肉只有1个,也有人会长几十甚至上百个。 从大小来说,有的肠息肉可以小到跟芝麻一样小,也有的跟豌豆差不多大,甚至还有像花生米、板栗那么大的。 毕竟肠道在身体里头,没有明显症状的人只有通过肠镜检查才能发现是否有肠息肉。所以,推荐普通人群在50岁之后应该做一次肠镜检查,如果没有问题则5~10年检查一次就行。 至于以下高危人群,则强烈建议定期做肠镜筛查: 一级亲属有结直肠癌病史 (父母、子女、同父母的兄弟姐妹); 粪便潜血试验阳性; 既往患有结直肠腺瘤性息肉; 溃疡性结肠炎、克罗恩病等癌前疾病; 本人有癌症史; 近期有排便习惯的突然改变; 符合以下任意2项:慢性腹泻、慢性便秘、粘液血便、慢性阑尾炎或阑尾切除史、糖尿病、慢性胆囊炎或胆囊切除史。 目前,我国医生更倾向于切除肠息肉。2020年,我国结直肠癌发病率在各项肿瘤中排名第二位,死亡率排名第三位,且由于结直肠癌筛查比例较低,发现时多为中晚期。 瑞典科学家去年曾在《柳叶刀-胃肠病学与肝脏病学》杂志发表一份涉及十余万病例的大规模研究,提出所有息肉都有癌变的可能。 医生建议,普通人群应从50岁开始,每5年做一次肠镜检查;患有溃疡性结肠炎、林奇综合征、黑斑息肉综合征,或既往发现有结直肠腺瘤的高危人群,从40岁起就要开始筛查。 患有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的人群筛查的时间要提前,如果父辈曾发现结直肠癌,子辈要提前10年做肠镜随访,发现息肉必须切除。 肠镜检查后,如果发现有肠息肉,检查频率要更密集,之后3年每年都需要做肠镜检查,根据息肉生长情况确定下一次检查频率。切除息肉不等于“一劳永逸”,需要定期复查。 此外,日常生活中要保持作息规律、适度运动、体重正常,多吃新鲜蔬果,少吃油腻食物,避免胃肠道慢性疾病,同时减少吸烟、饮酒或药物刺激等,以防结直肠癌的发生。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友情链接
Copyright@ 2017-2018 备案号:
本站资料均来源互联网收集整理,作品版权归作者所有,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跟我们联系. 人民健康报为独立站点,不属于任何机构。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无关,其原创性及文中内容未经本站证实,本站不对内容的真实性、完整性、准确性给予任何保证或承诺,仅供读者参考。本站作为信息内容发布平台,页面展示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不提供金融投资服务,所提供的内容不构成投资建议。如您浏览本站或通过本站进入第三方网站进行金融投资行为,由此产生的财务损失,本站不承担任何经济和法律责任。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本文内容影响到您的合法权益(含文章中内容、图片等),请及时联系本站,本站将会进行相应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