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5-11-04 09:42:17
人气:
编辑:孙名祖
日前,由健康报社主办的“推进基层医疗提质增效 提升慢病管理能力建设——内分泌代谢科体重管理项目”走进上海市,多位内分泌领域专家就医院健康体重管理门诊建设及基层特色健康体重管理模式进行了交流分享,旨在促进肥胖诊疗的标准化与规范化。
在会议开始之前,内分泌代谢科肥胖诊疗联盟组织来自全国40多家医院的专家对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同仁医院肥胖减重门诊进行了参访和学习。

据联盟秘书长王瑾介绍,该联盟是我国首个内分泌代谢科主导的肥胖诊疗联盟,自联盟成立以来已有200多家公立医疗机构成为联盟的成员单位。针对当前公立医院健康体重管理门诊面临的实际问题,联盟将在开发体重管理处方、组织院际间交流和专科医护人员培训、协助医院建设宣教小屋等方面作出努力,赋能公立医院健康体重管理门诊建设。

健康体重管理的战场在不断前移
“肥胖不只是体重秤上的数字、视觉上的观感,更关系着许多人和许多家庭的幸福和安康,同时也深刻影响着健康中国建设的成色。”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同仁医院副院长范晓彧表示,健康体重管理的战场在不断前移,如何让大医院技术沉得下去、让基层医疗机构接得住、让管理链条不断线,需要各级各类医疗机构的医护人员一起努力。为此,医护人员不仅需要致力于成为行业中的佼佼者,也要能够放低姿态、躬身入局,主动走进社区,主动贴近病患,倾听他们最朴实最真实的需求,以洞察和实践赋予基层特色健康体重管理工作持久和鲜活的生命力,筑牢国民健康的基石。

上海市长宁区卫生健康委副主任王洁表示,肥胖及其相关的慢性病已经成为影响居民健康和生活质量的重要公共卫生问题。同时,基层也是慢性病防控的主阵地,而健康体重管理是加强慢性病综合防控的关键抓手。作为区域医联体建设的牵头单位,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同仁医院积极推进区域慢性病防治体系建设,在健康体重管理的临床服务、科研创新与社区联动方面取得了丰硕成果,其独具特色的“五张处方、十病共防”社区联动模式实现从社区筛查、门诊诊疗到随访管理的全流程闭环。这一模式不仅体现了三级医院多学科协作的优势,同时也发挥了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作为健康网底的作用,使得健康体重管理从之前的单点诊疗向全程化、系统化、属地化转变。

王洁呼吁,来自全国各地的专家深入交流,凝聚共识,共同推动社区联动、分级诊疗、全程管理的健康体重管理模式进一步体系化、规范化,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健康体重管理范式,使其能够在更多的地区落地深耕、开花结果。
多学科协作与社区联动是肥胖诊疗必由之路
结合会前开展的参访活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同仁医院内分泌科主任黄珊展示了医院肥胖减重门诊的建设历程。门诊自2016年设立以来,相继融入中医特色减重技术,组建多学科协作(MDT)团队,实现了信息化管理。目前,由内分泌科牵头组建的体重管理中心实行“五张处方、十病共管、社区联动”减重理念,以内分泌科为核心,联合营养、中医、运动康复、心理等多科室实行中心化多学科合作,未来还将联合呼吸、妇科、骨科等科室进一步完善健康体重管理服务。

黄珊介绍,“五张处方、十病共管、社区联动”减重理念的提出,源于肥胖及相关慢性病防控的客观需要。在与肥胖相关的疾病中,糖尿病、高血压、血脂异常、痛风、骨关节炎、脂肪肝、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动脉粥样硬化、蛋白尿、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等10种疾病最为常见。对此,体重管理中心基于多学科协作理念,让患者在包括内分泌等5个科室分别完成相应评估,为其提供营养、药物、中医、心理、运动“五张处方”,以此加强常见慢性代谢疾病的管理。而在社区联动方面,医院体重管理中心和社区健康体重管理门诊建立服务协同与双向转诊关系,一方面推动健康科普进学校、楼宇,另一方面赋能基层实现诊疗流程规范化、诊疗方案个性化。
营养处方是“五张处方”的核心
在对“同仁模式”的深度解读中,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同仁医院主任医师、同济大学医学院肥胖研究所名誉所长邹大进将其概括为“五张处方,管好体重;十大慢病,共管共治”。
肥胖并不可怕,可怕的是肥胖的并发症。邹大进指出,以癌症、心脑血管疾病、慢性呼吸系统疾病和代谢性疾病为代表的四大慢性病,已经成为我国居民的主要死因和最重要的疾病负担,这些疾病都跟肥胖有很大的关系。因此,“同仁模式”以十大慢病共管共治为抓手,积极推行以营养处方为核心的“五张处方”,通过内分泌、运动康复、心理、中医等相关科室凝聚合力,实现了“五根手指”攥成“一个拳头”,共同帮助患者做好健康体重管理。

通过分享案例的方式,邹大进介绍了“五张处方”的实际应用:医院曾接诊一名体重205.7公斤、伴有心衰、肾功能不全、糖尿病等多种严重并发症的危重患者。通过运用营养控制、药物、运动、中医埋线、心理干预等“五张处方”,患者的生命体征得到稳定,成功减重43.7公斤。在患者身体状况改善后,医院为其进行了减重手术,术后继续进行健康体重管理。目前,该患者术后已总计减重106公斤,所有代谢指标恢复正常。
基层健康体重管理需充分发挥社区优势
上海市长宁区新泾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主任高晓珺从基层角度出发,阐述了“五张处方”在社区的落地路径。他建议,基层健康体重管理工作应充分发挥社区所具有的家庭医生团队和居民的黏合度较高以及贴近居民、长期随访、医防融合等优势,打造体重管理门诊及转诊模式。同时,也要探索在上级医院指导下,打造自己的体重管理模式和上下级联动的转诊模式。

高晓珺介绍,目前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针对青少年、白领和慢性病患者三大人群分别设立了体重管理营。以青少年体重管理营为例,今年7月开展的“青少年体重管理营公益项目”为期28天,设置营养、运动、中医和情志干预四个模块,采用医康养健心“五位一体”的健康模式,解决青少年人群常见的体重问题,成果显著。
合理用药已成为肥胖诊疗的关键手段
科学、合理使用减重药物已成为有效管理体重和改善并发症的关键手段。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同仁医院内分泌科主治医师奚刘清围绕减重药物规范化使用的获益进行了分享。

奚刘清表示,目前相对安全的药物包括奥利司他、GLP-1受体激动剂(如司美格鲁肽、利拉鲁肽)、GLP-1/GIP(胰高血糖素样肽-1/葡萄糖依赖性胰岛素多肽)双受体激动剂(如替尔泊肽)等。在疗效上,新型GLP-1受体激动剂的减重效果(10%~25%)显著优于传统药物和生活方式干预。
展望未来,奚刘清指出,肥胖诊疗将呈现三个趋势:一是精准治疗。根据脑饥饿型、肠饥饿型、低代谢型、情绪型等不同的肥胖分型,采取不同的用药方案,实现个性化、靶向治疗。二是关口前移。《肥胖患者的长期体重管理及药物临床应用指南(2024版)》强调对肥胖症进行早期干预和长期管理。在体重出现上升时即启动体重管理计划,而非等到并发症的出现甚至加重后再寻求治疗,有助于实现更早干预、更大获益。三是管理模式优化。我国肥胖诊疗模式目前已从单学科管理转向多学科中心化管理,未来需向分级管理的方向努力,完善一、二、三级医院之间的协同联动。
此次会议还展示了新加入联盟的第七批9家成员单位名单。黄珊表示,期待以联盟为平台,将“同仁经验”分享全国,共同赋能基层医疗,为提升全民健康水平贡献更大力量。
附件:第七批9家联盟成员单位名单:
| 
             1  | 
            
             阳泉市第一人民医院  | 
            
             6  | 
            
             上海市浦东新区人民医院  | 
        
| 
             2  | 
            
             威海市中医院  | 
            
             7  | 
            
             常州市第一人民医院  | 
        
| 
             3  | 
            
             宁夏医科大学总医院  | 
            
             8  | 
            
             江苏省第二中医院  | 
        
| 
             4  | 
            
             邛崃市中医医院  | 
            
             9  | 
            
             扬州大学附属医院  | 
        
| 
             5  | 
            
             上海市浦东新区公利医院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友情链接
 Copyright@ 2017-2018  备案号:
本站资料均来源互联网收集整理,作品版权归作者所有,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跟我们联系. 人民健康报为独立站点,不属于任何机构。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无关,其原创性及文中内容未经本站证实,本站不对内容的真实性、完整性、准确性给予任何保证或承诺,仅供读者参考。本站作为信息内容发布平台,页面展示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不提供金融投资服务,所提供的内容不构成投资建议。如您浏览本站或通过本站进入第三方网站进行金融投资行为,由此产生的财务损失,本站不承担任何经济和法律责任。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本文内容影响到您的合法权益(含文章中内容、图片等),请及时联系本站,本站将会进行相应处理。